豫劇院與豫劇團的區別 昨日河南戲曲豫劇院正式揭牌成立-河南戲曲豫劇發展史上的里程碑.doc
月17日上午,河南文藝界迎來了一件大事。經省委、省批準,由河南省戲曲豫劇一團、二團、三團合并而成的河南戲曲豫劇院正式揭牌成立。成立大會后,“河南戲曲豫劇院專場演出”昨晚在河南電視臺1500平方米演播廳上演,眾多名家登臺,共同慶祝河南戲曲豫劇院的成立。資源共享名家統一調配作為我國最大的地方戲劇種,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戲曲豫劇在老一輩藝術家的努力下,逐步確立了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桑(振君)等多個藝術流派豫劇院與豫劇團的區別,也推出了大量精品佳作。近年來,河南省戲曲豫劇一、二、三團在各自的優勢基礎上砥礪前行,在傳統戲、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三個領域,形成了強烈而鮮明的藝術風格和各自的藝術品牌,戲曲豫劇《朝陽溝》、《程嬰救孤》、《香魂女》、《常香玉》、《清風亭上》、《村官李天成》、《蘇武牧羊》等作品膾炙人口。河南戲曲豫劇院在河南省戲曲豫劇一團、二團、三團的基礎上組建而成,院長由李樹建擔任,汪荃珍任黨委書記。河南省文化廳廳長楊麗萍說,作為河南文化體制改革中唯一保留和批準成立的國有文藝演出院團,戲曲豫劇院的主要任務就是要以“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為主旨,編演傳統劇目和現代戲曲豫劇劇目,“組建成事業單位的河南戲曲豫劇院將丟掉歷史包袱,專心演出,服務社會”。
據悉,河南戲曲豫劇院正式成立后,將計劃實行資源共享和藝術名家統一調配,以期更加適應市場,實現藝術創作和市場運作的進步。轉變觀念觀眾看啥演啥河南戲曲豫劇院院長李樹建表示,新組建的河南戲曲豫劇院計劃轉變作風,變“我演啥你看啥”為“觀眾看啥我演啥”;老戲新演,改編名劇;名劇出名演,名演帶名團。“要堅持‘一菜三吃’,即一臺戲既要在城市演,又要在農村演,最終還要到國外演。讓藝術院團成為演出實體,媒體成為宣傳平臺,企業作經濟后盾。讓戲曲豫劇扎根在老百姓的心中,在更專業、更好看的同時廣泛普及,讓70后、80后,甚至90后、00受到戲曲豫劇的魅力。”早在2009年,中國戲曲學院就在中國劇協的支持下首開戲曲豫劇本科班。4年過去了,第一批戲曲豫劇本科生即將畢業。今年月,他們將全部回到河南戲曲豫劇院的青年實驗團,充實河南的青年戲曲豫劇隊伍。中原戲劇大舞臺也正在北京籌建,未來它將成為展示戲曲豫劇、曲劇等河南地方戲的新平臺。“我們的終極夢想就是對戲曲豫劇聲腔、表演、行當、流派等進行系統性整理、研究豫劇院與豫劇團的區別豫劇院與豫劇團的區別,使之上升到文化層面,把河南戲曲豫劇打造成中國戲曲豫劇!”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