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雷所喚醒的初戀粉(全)
@張云雷 #張云雷#
這里所說的“初戀粉”就是指初次追星的人群。
張云雷粉絲構成很復雜,飯圈女孩、學生、男粉、職業女性、中老年粉等。這其中好多人都是初次追星的初戀粉。在之前的很多年,眼前晃動著若干的俊男靚女,都是“片葉不沾花”未曾入眼,最多是喜歡就多看幾眼,從未像此次跌至張云雷這兒坑底模式。
操著媽媽的心、揮發著熱戀的情、化著流水的錢、甘之如飴的談這場“異地戀”。心甘情愿、跋山涉水的愛著、癡迷著。買不到票就抱著手機微博超話、抖音、頭條、B站這些之前不知何物的東東,往來奔忙盡力追著。拼命維護著,容不得別人半點詆毀。還要像“暗戀”老師的學生似的,努力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各類戲曲曲目學唱,反復練習,生怕哪天“參加綠海演出”唱不好給他丟臉。
個站組織的活動都積極的參與,爭先恐后。比如“跟張云雷學曲藝”、“張云雷帶你走近非遺”等,帶動性活躍度非常強。各類打榜都跟著干得熱火朝天,主動性和責任心都超強。買雜志買崩了人家的服務器,買代言瞬間銷售一空。錢能擺平的事兒都不叫事兒,排面做的足足的。戰斗力不懼任何粉絲量上千萬的明星,送給張云雷的應援歌曲詞曲質量都非常高,類型多樣。
不會打榜、不懂各中規則都一一跟圈內小女孩們學起來。其中50歲—70歲大有人在。張云雷在哪,就看什么綜藝。哪里有他就下載相關軟件。平生第一次開通微博,特別關注就他一人,其它關注全是和他相關的人。和小辮相關的超話、什么B站、綠洲、抖音等統統開起來,手機里全是他的照片,關愛炙熱的程度就是老房子著火了,沒救了。而這一切都基與愛他的心。
因為他了解了如下。
相聲:愛屋及烏,愛他的師傅、愛云鶴九霄。去了解云鶴九霄有哪些人,買票去支持,因為小辮兒說德云社是自己的家,去看他們有那些自己的特色。相聲小白努力去聽100多段傳統段子、學唱太平歌詞,去查其中自己不懂的梗。了解什么叫腿子活、什么叫子母哏、什么叫文哏,了解好多老前輩的名家名段………也去看當地其它社團的演出,了解了目前的各個班社情況。
戲曲:張云雷學唱的功底很好,他的唱吐字清晰,能靜心明白聽下去。初次聽能聽明白是怎么回事。覺得好聽了,會逐步去了解。比如九藝鬧公堂里面涉及到九種曲藝。深究下去,發現美輪美奐就慢慢喜歡了。張云雷一直讓我們去聽專業的戲曲演員是怎么唱的。在這個過程中如聽《武家坡》時知道了于魁智、李正素等老師的版本,《鎖麟囊》聽了張火丁等各個老師的版本,知道并欣賞現在年輕的王佩瑜、王夢婷等出色的戲曲演員、去劇場聽、去了解背后的故事。
歌曲:張云雷的唱很能引起共情。他唱的很多個歌都是老歌,之前也聽過,但沒有強烈的共鳴。現在會去聽原版和其他人的翻版,去了解去比較唱法的不同。同時也因此了解了很多歌手的。從未想過會有這樣的力量如此愛一個人。影響力可以從黃口小兒到耄耋老人,這里面有好多都是從未追過星的人群,主力軍是成熟的職場人群。現在張云雷把他們帶入追星的行列,擴充了整個追星隊伍的人。
相聲劇場,戲曲劇場、歌曲市場有這些成熟“初戀粉”人群的加入一定會更好。他們有財力有能力決定自己的喜好,學習和追隨著愛豆的腳步,使這個蛋糕越來越大,并且加上奶酪。張云雷的帶動和示范效應,也讓戲劇和相聲在抖音平臺上有了更新的宣傳方式,更貼近年輕人,讓一切變得生機盎然。以目前的帶動性來看未來會更好,創造出更多的輝煌。傳統藝術更需要年輕的推動力來踐行、90后的年輕血液會賦予時代的潮流,讓傳統藝術的初戀粉來得更猛一些吧,傳統文化才是根魂,才是民之所向,民之所盼。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